養生之道

中醫強調:“上工治未病。下工治已病”。高明的醫生,是叫人不病。只有不高明的醫生,才只知道看病。中醫的卻病延年,叫養生之道,是一門學問。
中醫的養生方法很多,不外是從人的三大本能入手:攝食、自衛、繁殖等;有的還加上修心養性。但是,最基本的,應當推崇劉純的養生之道。
高祖劉純,字景厚,號養正老人;湖北省咸寧人。生於公元1363年,卒於公元1489年,享年126歲。他是劉完素的九世孫,被明清兩朝太醫院尊為太醫保護神。他奉旨以囚試醫,帶領300多個醫官經過六十六年的努力,總結出一套預防疾病的養生法。
中醫的養生方法很多,不外是從人的三大本能入手:攝食、自衛、繁殖等;有的還加上修心養性。但是,最基本的,應當推崇劉純的養生之道。
高祖劉純,字景厚,號養正老人;湖北省咸寧人。生於公元1363年,卒於公元1489年,享年126歲。他是劉完素的九世孫,被明清兩朝太醫院尊為太醫保護神。他奉旨以囚試醫,帶領300多個醫官經過六十六年的努力,總結出一套預防疾病的養生法。
生活方式具有藥理作用

劉純和醫官們發現,許多習慣成自然的生活方式,就是人們發病的原因。因此在西元 1475年,劉純在《短命條辯》裏說:「夫病家乃自誤之人。其誤者,不知習性存乎藥性,故爾惡習釀生疾患。論之醫工乃糾誤之人。然則病家聽命乎。或有虛懷改過者。醫工應手愈之。或有執迷不悟者。醫工無能為也。或有深誤而病入膏肓者。醫工辭謝不治矣。是之病家並非皆可愈之。醫工亦非萬能。故爾病之愈否,半由病家,半由醫工矣。」
也就是說,劉純在15世紀就提出了一個現代人很難接受,而不得不接受的三個臨床概念:
①生活方式具有藥理作用,病人就是犯了錯誤的人。
②病人必須糾正錯誤的生活方式,才能獲得理想療效。
③生活方式極端錯誤的病人,即便改正錯誤,也是不可治癒的。
上述就是從明朝以來,中國流行的劉氏養生法:它製造了特殊化的人群。世界上的人群大約分為四種:
①攝入塊狀動物蛋白質。這種人群由於缺乏維生素而短命。例如:愛斯基摩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7歲。
②攝入澱粉、植物油、纖維素。這種人群由於缺乏動物蛋白質而虛弱。例如:素食者往往由於蛋白質營養不良而被奪去生命。
③攝入塊狀動物蛋白質、澱粉、動植物脂肪。這種人群是最常見的人群,他們攝入的熱量太多而容易發生各種疾病。例如:國內外大多數人。
④攝入液狀動物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纖維素。這種人群營養平衡 而不容易發生各種疾病。例如:極少數的養生人群。
上述的四種人群,你認為哪一種人群比較好呢?當然你會選擇第四種人群。
可是怎麼樣才可以在緊張,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,輕輕鬆松地成為第四種人群中的一分子呢?
也就是說,劉純在15世紀就提出了一個現代人很難接受,而不得不接受的三個臨床概念:
①生活方式具有藥理作用,病人就是犯了錯誤的人。
②病人必須糾正錯誤的生活方式,才能獲得理想療效。
③生活方式極端錯誤的病人,即便改正錯誤,也是不可治癒的。
上述就是從明朝以來,中國流行的劉氏養生法:它製造了特殊化的人群。世界上的人群大約分為四種:
①攝入塊狀動物蛋白質。這種人群由於缺乏維生素而短命。例如:愛斯基摩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7歲。
②攝入澱粉、植物油、纖維素。這種人群由於缺乏動物蛋白質而虛弱。例如:素食者往往由於蛋白質營養不良而被奪去生命。
③攝入塊狀動物蛋白質、澱粉、動植物脂肪。這種人群是最常見的人群,他們攝入的熱量太多而容易發生各種疾病。例如:國內外大多數人。
④攝入液狀動物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纖維素。這種人群營養平衡 而不容易發生各種疾病。例如:極少數的養生人群。
上述的四種人群,你認為哪一種人群比較好呢?當然你會選擇第四種人群。
可是怎麼樣才可以在緊張,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,輕輕鬆松地成為第四種人群中的一分子呢?